首页——教学科研——影像科研

影像史学理论研究

早在80年代初, 美国学者就察觉到影像表现手段对于历史学的重要性。 特别是到1988年,美国著名杂志“美国历史评论”杂志上出现了若干探讨以影像来记录历史的文章,其中海登.怀特更是参照”historiography”(书写史学)一词创造了”historiophoty”一词。

在国内,台湾的周樑楷教授最先对此作出回应,他将”historiophoty”一词译为影视史学,并对这个史学新方向进行了课程教学方面的实践探索。

在内地,首先对此作出反映的是复旦大学的张广智教授,他曾先后发表三篇有关影像史学的学术文章,向大陆学者正式介绍了这一新概念。此后,国内史学界掀起对影像史学的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风潮。

实验室成立至今,在研究上不仅注重传统的史学理论研究,同时运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手段进行研究,以此拓宽历史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,推进影像史学的建设。

科研项目

  • 杨共乐,吴琼,敖雪峰,曾淑元,历史文化影像化建设工程一期,2009-2010年度教务处教学实践项目,2009-2010

  • 杨共乐,吴琼,敖雪峰,曾淑元,历史文化影像化建设工程二期,2010-2011年度教务处教学实践项目,2010-2011

  • 杨共乐,吴琼,敖雪峰,曾淑元,历史文化影像化建设工程三期,2011-2012年度教务处教学实践项目,2011-2012

  • 杨共乐,吴琼,敖雪峰,曾淑元,历史文化影像化建设工程四期,2012-2013年度教务处教学实践项目,2012-2013

  • 吴琼,“史学研究与影像传播”,青年教师科研基金,2010-2012

  • 吴琼,“数字影像传承下的传统文化研究”,2012年跨学科沙龙,2011-2012

影像史学数据库建设

实验室侧重于在历史学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,采用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分析历史影像,研究历史影像资料,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、研究工作。

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影像实验室影像数据库

考古影像实验工作

实验室注重传统历史学研究方法与考古实践相结合,运用数字手段采集考古影像进行影像分析和科学研究。